过早接触社会容易“催熟”童星
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但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开出六位数让孩子上戏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市场上,会唱歌、跳舞、乐器的童星已经非常普遍,而会武术、京剧、相声、评书的童星正成为追捧的对象。一名业内人士称:“招式越稀奇,越可能制胜。”
记者了解到,除日常参加培训班的开销外,有些家长甚至不惜砸重金培养“童星”。之前有某少儿题材影视剧制片透露,选角时有家长开出六位数价码,希望让孩子上戏;还曾有爆出家长自费几十万给孩子出专辑。“父母主要就是想让孩子有露脸机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有的家长甚至不惜花钱送礼,只为让孩子参加一场集体演出。”
一位曾经为孩子报名参加过“童星培训班”的家长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靠参加培训班就想培养出童星可以说是不太可能,因为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赚钱。时间长了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甚至会让孩子和家长的心理都变得扭曲。”
过早接触社会让不少童星早熟
童星看上去光鲜,其实也有着各种困扰,不仅面临着学业、事业难两全的担心,过早的接触社会也让不少童星过分早熟。
湖南某一位节目编导告诉记者,很多童星说话做事就像大人,过于早熟。“太多童星从小被父母设计走演艺道,幼年时参与大量商业活动,在此期间一味迎合社会的口味,被塑造成为一个个社会角色,空间错位和角色冲突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本身年纪就小,又身处一线,童星容易形成以为中心的偏差心态。同时,娱乐圈喧嚣的很容易催生童星们在感情上的早熟。有报道,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观众们一味地参演的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在一起”,在某次发布会上,该男孩竟直接喊女孩“老婆”。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童星身处名利场中,受到商业包装和炒作的轮番轰炸,一会儿被质疑隆胸,一会儿被曝天价陪酒,承受着超过年龄承受能力的压力。有专家指出,暂且不论这样的消息是真是假,对尚且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国内娱乐市场对童星需求并不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娱乐市场对童星的需求并不大,支撑起童星“造星”现象频出的重要原因,不在孩子的“明星梦”,而在家长的“成才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然。
对此,储朝晖认为,家长适当发展孩子的特长本无可厚非,但切不可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父母很难知道孩子长大后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在孩子年幼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以后打下的基础。“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过多干预,否则容易适得其反。”据新华网
这篇有关于过早接触社会容易“催熟”童星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