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民生新闻全新改版获好评
5月11日起,本会民生新闻紧跟时代,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并细分为《身边》和《生活帮》。
在全新改版的2个星期以来,社会的读者纷纷致电本报编辑部表示祝贺和称赞。他们普遍认为,本报改版后的社会民生新闻令人眼前一亮,更关注社会、更贴近民生、更直观、更美观、更有看头。
为何改?让本报更焕发出实力活力魅力
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精英、大众和个人。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已经从边缘主流。从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微信,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发言的空间越来越大。在新推动之下,传统不得不变得更快、更,主动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去适应新的。
作为最传统方式的,如何适应读者接收渠道的不断变化和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使这个渠道及的信息变得必选和必读,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报人必须要考虑的。
多年来,本报坚守本土情怀,以“党报的心,区域报的身”办好“增城人自己的”,以“本土”“贴近”为安身立命之根,顽强地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增城唯一一份大型综合性全纸媒。
对于增城报人来说,改版既是满足读者需求,时代变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每日每时不断创新实践的探索过程。于是,新常态下,本报全新的社会民生新闻版《身边》、《生活帮》正式出炉。
这次改版又是增城报人一次有胆识、有智慧的创新,让本报更焕发出其“品位”和“风格”的实力、活力、魅力。
如何改?做温暖本地百姓的身边新闻
作为一份区域报,本报一直秉承“新闻为本、内容为王、导向为魂、读者至上”的办报,更加突出“增城人自己的”的品质。
本报改版后的社会民生新闻将“做温暖本地百姓的身边新闻”作为采编,提倡社会民生新闻的人性化、贴近化、民生化,关注事件中人的命运,放大公共关注的利益点,让读者感受到的温度与人文关怀,温暖、的价值观,杜绝媚俗猎奇、。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介质如何进化,人类永远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本报,只有有用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实用是优秀的重要特征,也是所有纸媒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径。
此次改版,本报致力从读者的生活需要出发,力争将实用新闻充分做足,集新闻性、教育性、知识性和应用性于一体,关注与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交通、市政、环保、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新闻,让实用新闻成为读者生活的好帮手,做到“《增城日报》在手,增城信息全有”。
与新相比,作为传统的新或许在速度上存在一些劣势,但在内容的专业性、思想性上却更有优势。改版后,追求更多的增城元素成为本会民生新闻采编操作要求之一,将着重加强新闻策划,对新闻事件进行纵深挖掘,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深度阅读欲。
有何目标?助力本报打造强势主流声音
此次改版的目标,是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超越,更好地宣传增城、服务增城,更好地满足广大增城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塑造本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助力本报打造为增城的强势,将增城的主流声音传去。
本报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永远是增城人自己的。本报的根永远扎于增城,增城是本报成长壮大的源泉和动力;本报的心永远忠于读者,一心一意为读者。本报将以更主流的报道,为读者提供真实鲜活的新闻,让我们的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以更快捷的速度,为读者奉献出最新最早的资讯;以更贴身的服务,让读者在“信息超市”里流连忘返;以更宽阔的平台,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互动。
“我们每天都在追求,希望为读者制作出最精美的新闻资讯大餐,做好温暖本地百姓的身边新闻将会是我们的主题。希望明天的,我们能走得更远,与读者的距离能拉得更近。更好的,永远是我们的下一张。”该负责人说。
专家谈改版
贴近融入百姓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至,众多的“手机族”、“低头族”和“屏奴”似乎远离了纸质。然而,从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性来说,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要发挥影响力,关键在于将权威性、服务性和贴近性有机结合,让领导和群众都能满意。
《增城日报》“党报品位,区域报风格”的办报定位和“做温暖本地百姓的身边新闻”的采编,对社会民生新闻改版,在追求高端、主流的同时,努力融入百姓生活,以报道质量取胜,体现了“有高度的贴近”。
在具体操作上,将原来的“社会·民生”两个版细分为“身边”和“生活帮”,版面图文并茂,版式大气、易读,在报道内容上更亲民、更“接地气”,鲜活的本地新闻和专业的服务性资讯必将赢得增城人的喜爱。
深挖本土信息资源,打造新闻高地,《增城日报》必将成为增城闪亮的文化名片。
—暨南大学新闻与学院教授、新闻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伟军
顺势而为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语境下,区域报改版看似是“逆势而行”,实质“顺势而为”。作为增城本地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增城日报》抓住“社会民生”领域深根细作,进一步创新,既抓住了纸媒转型中扎根本地“内容为本”的势,深层次看,也是抓住了全平台之上“信息服务为王”的势。不管互联网如何来势汹涌,在融合进程中,抓住这两个主流“势头”,就能在区域化经营中有所作为。
这次改版的可变化,第一印象来自原有《社会·民生》版块“裂变”为《身边》、《生活帮》。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更主流、更贴近的增城新闻故事,个中改变与增城人息息相关,新鲜实用资讯可感可知。从深层观察看,版面基调、选题取向以及镶嵌其中的“信息服务模式”,从版面中延伸开来,可以窥见《增城日报》团队的用心与创新—用心做足本地内容,创新信息服务模式。《身边》突出增城人的“城事”与民生议题,版面结构与选题策划均彰显了社会民生报道追求的重磅分量。而《生活帮》则直击“生活圈”的核心议题,话题能在各个新平台上进一步作延伸互动。两个全新的版面空间,恰好是《增城日报》伸向增城本地、嵌入增城人生活的最佳平台,留足了全化的操作空间。
“顺势而为”的改版,必有“互联网+”的潮流迎合。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块全新的“新闻实验空间”,它对《增城日报》的新闻报道品质提升、本地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及人团队的创造力,都是一次全面的实践检验与。期待《增城日报》的进取,最终成为县市区域主流的创新标杆。
—暨南大学新闻与学院副教授麦尚文
读者谈改版
健康新闻很实用
退休7年了,我每天早上来到老干局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增城日报》。此次《增城日报》的改版,我发现多了不少健康类新闻,例如5月12日《生活帮》版里的《老年人视物模糊可能患上白内障》报道,就很有实用性,对我们老年人很有用。
—退休老干部李群英
报道更贴近民生
我每天都看《增城日报》,我发现改版后的社会民生新闻更贴近民生,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及时、全面,也热心报道市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便,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此外,图片变的更多了,更加方便我们了解新闻事件的主题。
—退休老干部李焕章
更有深度更便于阅读
社会民生新闻改版后给我带来两个感觉:一是更有深度,如《告别泥砖房和危房》系列报道,深度解读的政策,有数据、有故事,十分有力;二是大标题、小标题和核心提要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看的出编辑、记者很注重在这些方面上下工夫,如果没有时间细读文章的话,看完了大标题、小标题和核心提要,基本上就可以了解新闻事件信息,为读者带来了方便。
—退休老干部陈永成
更关注增城人的身边事
改版后的社会民生新闻,一是有亮点,能关注更多我们增城人身边的一些事情;二是继续关注和报道民生,促进民生政策和工作的推进,惠及更多有需要的老百姓,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
—青年读者罗艺峻
版面更有条理更舒服
改版前,社会民生新闻版较凌乱;改版后的版面较舒服,分类细化了,有条理,直接明了。整体感觉像是上了一个台阶,读者可以很清楚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
—青年读者刘尚谦
版面主题更鲜明突出
社会民生新闻改版后,版面主题更鲜明突出,内容更丰富充实,版式新颖美观,更贴近广大读者。
—青年读者李梓滔
作者:曾文秀 图 谢锡权署名除外
这篇有关于本会民生新闻全新改版获好评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