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请收录本站网址www.h933.cn
广告位1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新闻 >

高级记者张严平与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座谈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0 点击:
广告位2
广告位3
广告位4

  张严平(左)正在和安徽省新闻工作者交流中安在线讯 根据安徽省记协年度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5月19日下午,高级记者张严平与我省新闻工作者面对面,围绕践行“走转改”要求,积极改进作风文风,提升讲好精彩故事的能力,创新典型宣传等方面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张严平长期从事、社会等领域的新闻报道,尤以人物报道见长。其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心灵的采访作风,以真挚的情感、诗性的眼光、朴素而富于张力的文字,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曾采写了郭秀明、陆幼青、汪洋湖、泉、王顺友、杨业功、白芳礼、王庆平、华益慰等众多典型人物,在社会上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多次荣获、、中国记协等各种项,其中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荣获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一等。

  张严平重点和我省新闻工作者探讨了人物报道的写法。张严平认为,许多采访对象都是“有壳的人”,他们或是老典型,接受了多次的采访报道;或是缺乏表达经验,不懂得表达自己;或是隐藏了内心真实的想法。采访这些人物时,记者不能按着采访对象的思去提问,要主导自己的采访,而且要和采访对象说人话,寻找采访对象发自内心深有感触的东西。张严平曾采访全国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某市的局长,“他接受过很多次采访,回答我们的问题像答记者问。”不出所料,张严平并没有采访到满意的内容。晚上张严平和同事单独找到这位局长,开口就问:“您在局工作了20年,前任几位局长都工作不到1年就走了,这样的工作对你的有没有影响?”结果这位局长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每天要接待各种的人,回到家几个小时都不想和家人说话,常为了小事发脾气。”最后,张严平顺利完成采访,写出了满意的。

  不仅是采访对象,记者本身也有“壳”,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不同的人物采访稿写出来却千篇一律。张严平说,人是最丰富多彩的,自己采访前不会看一大摞的介绍材料,要保持对采访对象的新鲜,采访结束后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写,避免对人物随意拔高、。(记者徐晓景)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凡注明为其他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


这篇有关于高级记者张严平与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座谈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