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论)面对社会救助新趋势公益组织需转型
5月19日新专电(刘选国)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专题研讨班。通过对近期出台的社会救助政策的系统学习、对国内外社会救助政策的比较,对中国社会救助事业有了更全面认识。中国民生福祉大大改善值得高兴,但有一个问题也需要思考:以社会救助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益组织应该如何转型升级呢?
党和一直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突出扶贫济困,“鼓励、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在扶贫济困、为困难群众救急解难等领域广泛开展慈善帮扶,与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将社会慈善力量纳入改善民生、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一部分,对于以社会救助为主业的公益组织来说,是大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是挑战。公益组织要充分认识这一神圣,也要充分领会拓展服务职能带来的公益需求变化的趋势,及时调整组织的和战略,才能紧跟这个时代,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
具体来说,公益组织可以从以下4方面进行转型升级:第一,公益机构要进一步专业细分,向专业服务救助转型。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各级要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救助资金和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求助处置机制。因此,与的协同救助,除了以前常用的募集社会资源参与现金救助、物资援助外,更应进行专业细分,向专业化公益救助服务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有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第二,一些以极端案例、个案救助为筹款模式的机构,应当改变和筹资策略。近年来,一些公益组织往往是从一些报道的挑战社会和心理底线的极端个案入手,利用全社会的关注开展筹款和救助工作。在社会福利保障和救助缺位的情况下,这种救助模式是有价值的。但是,当已经认识到了这些社会问题并整合社会资源投入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类极端案例会越来越少,也不会经常以这类极端个案吸引眼球。因此,公益组织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和筹款策略,靠“眼泪指数”赚取同情心的个案救助项目模式将难以为继。
第三,与的协同、信息共享将成为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常态。以前的社会救助,公益组织与是两张皮,各自为政,甚至在救灾等领域还有互相的事件发生。政社之间不同程度存在重复救助、救助程序繁杂、资源浪费,甚至有少数借信息不对称而。因此,公益机构要把与协同配合救助作为努力方向,不要与的合作,不仅体现在积极参与购买公益服务上,还体现在公益机构发现社会救助需求后与协同开展灵活、专业的救助上。
第四,一部分胸怀的公益机构,可以从底线救助业务中转型升级。我国的公益组织,大多扎堆于社会救助,这与我国当代公益组织发展的历史缘起有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更多履责,一部分公益组织可以逐渐从具体救助事物中撤出,转而选择那些着眼于社会善治、人类进步、世界和平、全球治理、等更深远的领域去开展业务。这样通过公益领域的让渡、专业细分,把一些普惠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让去做,一些胸怀理想的公益机构可以去发现、开掘和社会尚未发现的需要关注的新领域。如此一来,像洛克菲勒、福特、盖茨等伟大的基金会更可能在中国出现,公益组织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人类发展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篇有关于锐评论)面对社会救助新趋势公益组织需转型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