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请收录本站网址www.h933.cn
广告位1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谈天说地 >

巩留县东买里镇村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4 点击:
广告位2
广告位3
广告位4

  吐如完江·玛木特一家人在一起聊天。 孟霞摄

  通讯员孟霞

  近日,笔者走进巩留县东买里镇村,随处可见各民族群众其乐融融的画面,或几个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或两三家人一起在地里忙碌着。村共有11个民族,各民族亲如一家,许多家庭甚至由几个不同的民族组成,成为民族团结最生动、最具体的写照。

  艾力是我的汉族儿子 村是多谈天说地民族聚居村,田地相杂、房屋错落,村姻结亲,关系十分密切,团结友爱得好像兄弟姐妹一样。

  吐如完江·玛木特是维吾尔族,却留着长胡须、戴着白帽子,一身回族老人的装扮,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65岁的吐如完江·玛木特一家是典型的多民族大家庭,老人每次向来访者介绍家庭时都说:“加上我的小儿子艾力,我一共有7个孩子。”老人口中的艾力就是同村曲桂荣的小儿子曲文亮。原来,曲文亮小时候上民语学校与吐如完江·玛木特的三儿子阿瓦木沙林·吐如完江是同学,两人情同手足,曲文亮常吃住在吐如完江·玛木特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吐如完江·玛木特说:“小时候,孩子们常在一起玩,可我对汉字总是记不住、咬不清,就给他取了个维吾尔族名字,叫艾力。现在,走在村里你要问曲文亮,人们都摇头,可是一提艾力,大家都知道。”

  吐如完江·玛木特和曲桂荣两家离得近,关系也好,曲桂荣常常对吐如完江·玛木特开玩笑说:“我给你生了个儿子!”

  如今,长大的艾力已将吐如完江·玛木特家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他在乌鲁木齐上大学那几年,只要回到村,给父母打声招呼,把行李往家一放,就到吐如完江·玛木特家去了,直到快返校时他才回自己家陪父母几天。“去年,艾力找了个维吾尔族媳妇结婚了。冬天生孩子时,我家老三两口子在乌鲁木齐艾力家住了两个月,帮着伺候他媳妇坐月子、照顾孩子。”吐如完江·玛木特说。吐如完江·玛木特他们兄弟姐妹12个,如今他们一家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新增加的儿媳、女婿中有汉族、锡伯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大家很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每当有人质疑时,吐如完江·玛木特总说:“在我心里,各个民族没有区别。现在哪能父母包办婚姻,不管什么民族,只要小两口好就是父母的福气。”

  笔者正与吐如完江·玛木特聊天时,他老伴海丽回来了,提起小儿子艾力,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说:“艾力,有两三天不给我打电话,我就得赶紧打过去问问。在我心里他真跟自己孩子一样亲。”

  有了难事就帮一帮

  “这几天就播种了,我那块地你看着给我种上,别忘了。”村民阿不力米提·艾妮坐在摩托车上,远远地朝着赵绪东大声说。赵绪东朝他做了个“OK”的手势。

  从小生活在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亲如一家在赵绪东看来再自然不过了。小时候根本没有民族的概念,在他看来,各个民族都是一个样,小伙伴们一同玩耍、一起学习,他教小巴郎说“你好”,小巴郎教他维吾尔语,他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长大后,赵绪东依旧是个热心肠。赵绪东家有台播种机,还卖化肥种子等农资。哪家需要播种、买化肥都是打个电话。“大家乡里乡亲的,没钱,也先播种,先用肥料,什么时候有钱再给。”赵绪东说,有些村民直接打个电话,播种施肥时,他们都不来看一看,十分信任他。有的地都种了好几天了,主人还不知道,见了面还问他:“你种了没有?”

  2008年,巩留县了冰雹灾害,那年麦子基本绝收。邻居拜克热木·买买提一家没吃的,赵绪东知道了,就把自家还剩下的一麻袋麦子给了他。后来,知道拜克热木·买买提家的麦子吃完了,又塞给他200元钱,让他买米面吃。

  村里的宋红荣去年出车祸,一条腿截肢,另一条腿也残疾,偏瘫在家里。妻子因为受到过度刺激,上出现问题,3个女儿都已远嫁他乡,唯一的小儿子还不能独自撑起整个家。赵绪东知道后就常往他家跑,帮着送病人去医院,买菜、送袋粮食都是常事。今年,宋红荣家小儿子准备回家种地,赵绪东忙前忙后,手把手地教他,帮他家拉运农家肥、播种。

  赵绪东跟村民们交心,村民们也待他。2011年,赵绪东拆旧房盖新房,头一天他出去叫人帮忙,原本只叫了30人,可没想到一下子来了50人,其中一大半是维吾尔族邻居。“那场面真壮观,有15辆拖拉机拉砖,5天才能干完的活,3天就干完了。”赵绪东说。

  生活在一起就是一家人

  村村民巴改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可他一直忘不了邻居张从武在他困难时伸出的援助之手。

  巴改的父亲去世早,作为家里的男丁,他得养家的重担。但他对种植一窍不通,张从武便帮助他,种地时分给巴改家一些种子,还教他种植的方法。后来,张从武家买了播种机,又买了汽车,从此都是两家人一起用。巴改家播种时,不用说,张从武就帮他播了,巴改媳妇生孩子、家里老人孩子生病用车都是张从武帮忙,半夜叫门半夜走,从没半句怨言。

  “巴改的孩子老大是脑瘫,下面两个孩子还小,家里有位90多岁的老人,他生活得挺的,我能帮就帮点,生活在一起就是一家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张从武说。

  现在,巴改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两家的感情更深了,遇到大事小事,巴改还是习惯找张从武商量。

  在村,民族团结的基石很稳固。多年来,不论什么民族,不论哪一家,只要有难事,村民们从来都是不分彼此,相互帮忙。汉语和维吾尔语交织在一起,哈萨克族歌曲和着维吾尔族歌曲的调调……说起这些,村民们总是津津乐道:“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但是生活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就得亲如一家!”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在村干部群众中已经形成共识。”村党支部董训涛说,少数民族未实现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民族地区未实现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就没有长久的和谐,这个共识激励着村各族干部。在村,汉族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发家致富,少数民族帮助贫困汉族家庭走出困境已经蔚然成风。


这篇有关于巩留县东买里镇村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