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粤曲悠扬读书致富谈天说地
周四下午3时,还没走到花都区新华街马溪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楼下,一阵阵悠扬的粤曲声就传中。三楼,65岁的老员胡绍桢正陶醉地敲击着自己手中的小鼓。在他旁边,摇头晃脑操弄着二胡、全神贯注盯着乐谱、昂头作势唱着折子戏的,都是他的乡亲父老。
“每周的一三五下午,我们在这边玩;到了二四六的上午,有时间就去找其他地方的乐队一起玩……”热情地将记者迎入二楼农家书屋的胡绍桢乐呵呵地对记者“着”自家的私伙局。他扳着指头说“玩过”的地方有新华街的活动中心、炭步镇的朗头村、乃至白云区的神山、江村等地。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去到三四次。
胡绍桢说,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从2008年建成后,就成为了村民的生活广场。白天时,一楼的棋牌室,老人打牌
谈天说地;二楼的书屋、网吧,也总有年轻人在随手翻阅;三楼的卡拉OK厅,村里私伙局更是一有时间就搞活动。而到了晚上,这周边会更加热闹,连许多居住在附近的外来工都一起跟着跳舞。
其实,在花都的乡村,类似马溪村这样的生活,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花都区文广新局副局长袁良义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五年间,花都区已经基本建成了城区10分钟、农村10公里的文化圈,不仅区级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了国家一级馆标准,镇级文化站基本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村(居)文化室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据统计,花都区前后共投入1100多万元(市区镇街四级)建设了行政村(社区)文化室228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223家。下一谈天说地步要做的,只是每个文化室全的工作。此外,“送戏、送电影”下乡的工作也已经成为了常态——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放映达到了2230场次;送戏下乡方面,则是平均七到就会去到一条村落演出。由于是专业演员与群众演员同台表演,“即使是下雨天,村民们也会打着伞一直等到晚上九十点!”
这篇有关于农家书屋粤曲悠扬读书致富谈天说地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