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请收录本站网址www.h933.cn
广告位1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数码科技 >

疯狂麦克斯:狂暴之》完全攻略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3 点击:
广告位2
广告位3
广告位4

  腾讯娱乐专稿(文/红袖添饭 策划/陈媛)

  《疯狂麦克斯:狂暴之》整个故事的缘起,来自编导乔治米勒1998年某日突发奇想,当时他正在过马,走到一半突然有了关于麦克斯(该系列男主角)故事的新念头。他自己也觉得不大现实,因为已经拍了三部曲了;然而,该念头始终萦绕在他脑海,令其无法释怀。两年后在飞悉尼的航班上,该念头再次,闯入半梦半醒间米勒脑海,形成了后来影片的雏形。

  可能是好事多磨,本片的诞生过程,堪比电影史上其他鼎鼎有名的制作灾难。从2000年至今,期间共经历三次重大延误:2001年时受9.11事件影响,澳元狂跌导致成本跟不上;2003年准备在纳米比亚开拍,又碰上伊拉克战争,剧组设备和安全都无法保障;2009年重整旗鼓,准备在本地拍摄,奈何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场大雨,将新南威尔士州的沙漠变成了一片花海。剧组等了一年还是不成,只得再次转战纳米比亚。

  沙漠拍摄天气极其恶劣

  设备

  这期间,米勒和他的团队自然也没闲着,一直在做前期准备工作。与漫画家Brendan McCarthy合作,米勒用3500多张故事板,画出了整部电影。米勒最初只想用一台摄影机拍摄整部电影,摄影指导约翰希尔(John Seale)认为单机难以完美捕捉大规模的动作场景,成功劝说米勒采用多机拍摄。当时米勒也一直在考虑原生3D拍摄,2007年始就与团队一起从零开发3D摄影机原型。根据希尔的说法,这个从未面世的3D摄影机,代表当时的高端水准,可惜控制芯片和传感器都是短板。米勒想要在驾驶舱内移动摄影机,可惜经过三年研发,该3D设备却始终无法瘦身到理想状态,最终只能放弃。

  沙漠的极端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米勒选择数字摄影机,因为无需在风沙漫天的条件下频繁换。此外,后期修饰画面的需要,也让数字拍摄显得更为便捷。本片其实是摄影指导希尔第一次使用数字摄影机,他此前一直用潘那维申(Panavision)的摄影机。当米勒咨询他该用哪款数字机时,信任潘那维申方面的意见,希尔向米勒推荐Arri Alexa数字摄影机,同时匹配Codex出品的记录器,以ArriRAW格式存储镜头捕捉的画面。

  整个摄制组,共用了20台阿莱系摄影机(10台Alexa,6台Alexa Plus,4台Alexa M);数字记录器则使用了11台Codex产品。为画质不受极端天气影响,剧组还专门打造了盒,自带小风扇和导流设计,风沙湿气都无法侵入。此外,摄影设备还安装了射频传输装置,可以无线发射视频讯号。这在拍摄追车戏时特别有用:导演米勒坐镇一辆拍摄用车,就可同步所有摄影机拍摄的画面,并作出实时指导和调整。

  希尔本人对与数字没有,他认为都是捕捉画面的工具而已;更为关键的,它们都是为故事服务。所以,在把握画面质感方面,他没有刻意模拟感,也没有去强调数字拍摄的特点,一切都是为最终画面效果服务。数字化摄录工具的一个好处,是方便后期调色;好莱坞对于这种题材,一般那采用低饱和的褪色稀释画面风格,米勒却想反起到而行,用超饱和的色彩来呈现荒废但依然美丽的世界。因此,从天空,到沙漠,可以说迎面的每一帧画面都需经过后期调色。这倒给了希尔额外的便利:他在拍摄时,无需耗费太多精力确保不同场景之间布光的连贯性那些都可在后期修正。片中那有着慑人之美的沙漠夜景,其实是在白天日光拍摄的,数字后期也让这种大规模画面转换变得相对容易。

  很多烂车被剧组成无敌猛车

  奇车

  车,向来是《疯狂麦克斯》系列最大的看点之一。这里的车,不是《速度与》系列那种超跑豪车,而是怪车甚至是烂车,但最终被剧组成无敌猛车。

  在选择车辆原型时,由制作总监科林吉布森(Colin Gibson)率领的团队,可以避免了那些车辆中的“白富美”,比如说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碳素纤维车身,那些在模式的中压根不经撞;还有装备所谓智能芯片的高级车也不行,在网络不复存在、电能稀缺的设定下,那种车连摆设的价值都没有。在筹拍阶段,吉布森跑遍了的废车场,同时也发动团队搜索普通居民家的后院废弃车辆。这些有历史感的废车们,被吉布森的团队重装,绝大部分改装看似完全常规汽车设计美学,但在匹配驾驶员身份与个性这一点上,却又是相得益彰的。当然,最关键的,它们真的都能开得飞快,而且分工明确。

  比如片中大反派“不死乔”的座驾“巨马”(Gigahorse),是两辆1959年款卡迪拉克Coupe DeVille车壳锯开后,重新焊接到一起;前面塞入了两台雪佛兰502型8缸发动机,两侧加装火焰喷发管,重型卡车底盘,2米高的倍宽轮胎。一切都是为了凸显“不死乔”的身份:在那物质资源极端匮乏的时代,只有他才用得起如此奢华到霸气侧漏的组合。

  片中重要角色Nux的战车,则是另一番景象:车身改装自雪佛兰1932年款Deuce couple,在一众变异怪车中,算是模样最“俊俏”的了。因为Nux本身是“不死乔”战队中的年轻,有着年轻人爱时髦炫酷的特点;但他同时又很狂热,喜欢冲在最前面,所以又有了车身两侧巨大的排气管阵列,那凸起于车头的8缸发动机,更是附带超级增压及液氮加速功能。吉布森自言该车是片中所有车辆中,驾驶最舒适的;可能是吉布森围绕该车的时间较多,机械组一直都以他为车手模特打造车身,谁知扮演Nux的演员尼古拉斯豪特(Nicholas Hoult)个子比吉布森高出不少,剧组不得不为他“拔高”车顶。

  也许最能体现本片狂乱炫霸风格的,是“不死乔”手下那辆鼓舞士气专用的“重低音马车”(Doof Wagon)。基础车身改装自一台火箭移动发射平台,堆砌了几米高的音响,两侧更是用超大型空调通风管装饰,配合四架硕大的“太鼓”,简直是有史以来最荒诞、同时也是拉风的车辆。这种“过目不忘”、睥睨天下的气度,非常符合其“鸡血催化剂”的功能。

  吉布森的团队,一共为本片设计了88种车型,但实际上制造了超过150辆。因为在拍摄撞车场景时,有时需要重拍,所以必须有备份。影片拍摄完毕,150多辆车中,“幸存”下来的,不到半数。

  iOTA在片中是最惊艳的一个角色

  怪设

  和车辆一样,影片中的其他道具,也都不仅具备实际功用,还有其背后故事。比如“重低音马车”上那位癫狂的吉他手“重低音战士”(Doof Warrior),他手里拿的那把会喷火的双颈吉他,就真的能弹奏。吉布森开始按照米勒的故事板,做了一个图有其形但会喷火的样品,没想到米勒当场让他插上电试试…最终版道具重约132磅(60公斤左右),虽然谈不上达到录音室水准,制造一些狂飙突进的噪音,是绰绰有余。

  负责制造这些噪音的,是著名音乐人iOTA(真名:肖恩海普Sean Hape);他出过五张专辑,提名过ARIA(相当于的格莱美),更获过一次Helpmann(的托尼)。iOTA是《疯狂麦克斯2》的超级粉丝,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甚至比特技演员更早到剧组,为的是适应被弹簧绳悬挂在空中、还要弹奏的“工作”(时不时还要喷火)。和他在影片中的角色一样,他在片场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米勒总是要求他即兴弹点什么。从“齐飞艇”到“声音花园”乐队,再到AC/DC,iOTA几乎是随意弹奏,怎么嗨怎么来。但观众在影院听到的吉他声音,其实不是他现场演奏的,是后期加入的。

  很多文章都提到,iOTA在片中诡异面具、加红色外衣的造型,是最惊艳的一个角色。iOTA则表示,片中那短裤配球鞋的打扮,是受AC/DC乐队主音吉他手安格斯杨(Angus Young)的。至于面具,则更有来历:按照米勒的背景故事设定,“重低音战士”小时候便是音乐神童,却目睹同为音乐人的母亲被“不死乔”砍头;被后者强制收养后,“重低音战士”从母亲头骨上剥下脸皮,做成了自己的面具。角色的这些背景故事,在正片中都没有交代,对观众理解剧情而言,也不需要交代。但它们对演员把握角色塑造很有帮助,在筹拍影片的十几年里,米勒将片中大小角色的背景细节都设想好了。最近开始与影片同期推出的漫画系列,会更多世界观及人设方面的细节。

  很多特技相当

  特技

  《狂暴之》全片有多达303个特技场景,其中70个属于特别的大特技。有趣的是,米勒本人是医生出身,以安全为本。他强调所有的特技,都要以保障特技人安全为旨。借助现代科技,以及周密的筹划,如此密集的特技项目,居然没有一位演员或特技人员受伤,堪称奇迹。

  从情节线索来看,全片90%的时间,的确是围绕一场追逐。但真正画面上你争我赶的场景,主要集中为三段追逐戏。每段对于特技,都有不同的侧重。比如第一段集中表现碰撞及爆炸效果,第二段突出车辆腾空,第三段则相当于移动杂技平台。论质论量,本片中的真实人身特技,都是近三十年之最。本片的特技组出工最多的时候,达到每天150人,这些包含特技车手、其他动作替身,以及提供支持的特技技术人员。整个拍摄期间,特机组的出勤数字高达15000人工作日。

  片中最为奇观的第三场追逐,其重点表现对象,是数辆摇摆高竿车:“不死乔”同伙的手下,站在高竿上,摇到主角车辆上方,伺机登车进行或者抢人这一切,都要在所有车辆以50英里时速行驶的状态下发生。米勒最开始设想出这个场景时,他不认为能够在拍摄现场真实做到,也已经做好了电脑特效的准备。但特技指导盖诺里斯认为可以试一下。当他有一天向米勒展示“试验”结果时,连米勒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高竿材料,诺里斯和他的团队实验了各种素材,从竹子到碳素纤维,最终选定有一定韧性的高强度钢,好让高竿在空中摇摆弯曲的幅度,达到米勒的要求。推动高竿摇摆的装置,一开始是采取液压机动的方式;但米勒看过之后,觉得摆动效果不够自然,于是改为人力推动。为了节省人力及增强稳定性,高竿底部有衡重设备:剧组就地取材,在废发动机空腔中灌入溶化的铅,冷凝后再整个焊接到钢杆底部;拍摄时,两个特技人站在衡重,像荡秋千一样,就能将高竿顶端的另一名特技人摇到指定的。而目标车上则装有激光指向器,可作为视觉标记,告知高竿车上的特技人开始摇摆等车的时机。

  为了捕捉如此激动的画面,摄制组也是了陆空全方位设备。剧组买了两台Edge吊臂车,可以带着摄影机在车流中穿梭,这部分动态画面,占到全片追车场景的40%至45%;另外两辆改装车上,则焊有比前述高竿还高的摄影架,可以比较平稳地拍摄低空俯视镜头,或者大幅景别推拉镜头;空中则有八旋翼小型无人机,悬挂佳能5D数码相机进行航拍;地面上在一些预备碰撞的车辆、以及指定地点上,还有同样由佳能5D改装成的“碰撞镜头”(crash cam),用以捕捉对撞瞬间的冲击性画面。选择佳能5D是因为它成像分辨率及效果符合要求,更为关键的是“常见”,即使远在纳米比亚沙漠,驱车去附近的机场就能买一打作替换。

  本片特技总监盖诺里斯,是米勒的老搭档。1981年的《疯狂麦克斯2》,是诺里斯第一次作为特技人参与电影制作。凭着“拼命三郎”的,他很快成为米勒用起来“最顺手”的特技人。而诺里斯,也不负众望地贡献了那个至今看来依然疯狂的飞车特技。尽管因为动作出了点小偏差而导致大腿骨折,诺里斯没过几天就回到剧组,打着石膏完成剩下的特技场景。如今已是54岁高龄的诺里斯,依然宝刀未老。影片开场男主角被反派追击,被爆翻滚的镜头,就是诺里斯作为替身完成的。他在一次排练时让车翻滚了8周半,打破了此前由《007皇家》保持的银幕车辆翻滚世界纪录;不过,实拍时只翻滚了5周半。影片最后一个般的重卡翻车镜头,因为指数太高,而且对动作精确性也有很高要求,米勒曾一度考虑用电脑特效,或者微缩模型来完成,但效果看起来都会有点虚假。这时还是诺里斯和他的特技团队出马,通过无数次演算,与实地演习,确认可以实拍,最终一次过完成实拍,翻车后的卡车,精确地停在离Phantom高速摄影机很近的距离。在慢镜头回放中,这也是全片3D感觉最强烈的一个镜头。

  很多特技人都带出了家族事业,诺里斯也不例外;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到二十岁,都在本片的特技组中。诺里斯也有意以本片,作为亲身上阵玩特技生涯的终点。所以,他选择了片中最猛烈的一次对撞,作为自己最后一个特技。这个场景,要求诺里斯驾驶的10吨重16卡车,以时速90公里撞向前面一辆报废的重型卡车。特技组为诺里斯的车加装了侧置驾驶舱,为安全,还创新性地将这个全金属驾驶舱,挂在车身一侧的滑轨上,并配备特别制动装置,以便进一步缓冲惯性。最终,诺里斯毫发无损地完成了这个特技,给自己的替身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全片超过八成的特效,是实打实以物理方式实现的,剩下不到两成靠电脑特效

  特效

  秉承老派(Old School)动作片的拍法,米勒要求尽可能用物理特效,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电脑特效。从最后完成的量来看,全片超过八成的特效,都是实打实以现场物理方式实现的,剩下不到两成的电脑特效,主要用在三方面:

  一是移除特技场景的安全措施。如前所述,影片有大量特技镜头;放在三十年前,米勒无法设想能真实完成。但现在有了更强劲的安全措施比如更粗的钢丝缆绳,他可以放心地让演员汤姆哈迪做倒挂车门的动作。不过,对于后期特效部门而言,擦除保险绳及其他安全措施痕迹,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二是数字调色,除了前述对天空与夜景的修饰,后期特效,也是全片色调与布光保持连贯的最后关口。包括从其他特效部门做出来的画面,也要经过调色师进行色彩匹配调试。如此庞大复杂的工作量,调色组花了整整8个月才做完。

  三是常规的以绿幕为基础的数字合成特效。比较明显的,如片中那场恐怖的沙尘暴,就完全是数字生成的。不那么明显的,如影片中、后段绝大部分涉及“战车”(War Rig)行驶的镜头,其实在拍摄现场,车辆是完全静止的。行驶的动态效果,是绿幕视觉特效与现场物理特效同力合作的结果:剧组采用了“行驶模拟器”的大型液压机动设备,能让静止状态的重卡,也产生行驶在上的颠簸与晃动,配合鼓风机等产生的风沙效果,演员的反应,与真实驾驶没有显著差别。用以替换绿幕的,则来自实拍现场上空地图测绘飞行器Sensefly捕捉的信息,再由特效部门生成与摄影机视角匹配的背景画面。

  超过1000人的剧组,前后共计八个月的实拍,其中有130多天消耗在纳米比亚沙漠,接近两年的后期制作和影史任何神片一样,《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的辉煌,其实是幕后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这篇有关于疯狂麦克斯:狂暴之》完全攻略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