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请收录本站网址www.h933.cn
广告位1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军事天地 >

白崇禧逼宫蒋介石系误读? 关键时刻犯大忌讳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9 点击:
广告位2
广告位3
广告位4

  1949年12月,国共内战胜负已定,白崇禧退至海南岛,李仁已经由飞往美国。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飞往,去台之后仅得闲职,最终死在。白崇禧和李仁一向合称“李白”,李仁最后完全与蒋介石,白崇禧却选择留在终其一生。

  长期以来,白崇禧在历史上身影模糊。历史书写者对他少有着墨,人们只知道他是蒋桂大战的另一方,桂系军阀;而在史上,白崇禧被称“逼宫”蒋介石退位,去台之后不得志而终。在白先勇新书《父亲与—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中,他把白崇禧的一生和整个史相连,了关于白崇禧的种种误会,梳理了他和蒋介石复杂的关系。这个两岸历史中都模糊的身影,慢慢地清晰出来。

  蒋桂战争起因

  白先勇本来是预备给父亲写传《仰不愧天》,写着写着整理出了500多张和白崇禧有关的历史照片。抱着“照片能展现真实历史”的想法,白先勇先将照片集出版,围绕着照片介绍白崇禧一生。虽然只有照片,但是已经能感受到史的惊心动魄。

  北伐期间,白崇禧任军参谋长,一度带广西军进了,1927年完成扭转北伐局势的“龙潭之役”,本是功臣。北伐甫一结束,蒋介石就采信杨永泰“削藩”的,准备解散北伐的各集团军。正在此时,武汉方面桂系少壮派将领湖北籍的胡铎、陶钧等冒进出兵湖南攻打鲁涤平,造成所谓“湘变”,尽管李仁白崇禧极力灭火,解除胡陶,并向中央,但蒋介石“灭桂”政策已定,更暗中操作白崇禧军中策反。白崇禧的国民军第四集团军多为唐生智旧部,蒋介石买通唐生智潜往平津,策反白崇禧部下。最终蒋桂战争爆发,李、白被定为“叛将”,白崇禧甚至一度逃难到安南。北伐胜利,白崇禧刚刚35岁,意气风发,瞬间从功臣变为“叛将”。

  自此蒋介石和桂系开始了将近十年的对立,直到“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号召全国抗日,白崇禧响应,和蒋介石再度联手,指挥或参与指挥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昆仑关之役等这些著名战役,抗战胜利后获国民青天白日最高勋章。

  指挥徐蚌会战

  抗战胜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在中长上军事重镇四平街展开一场大规模的阵地战。双方各集军10万,白先勇称这是“国共内战开始最大的一次正面作战”。战事激烈,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部队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方向撤退。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况,主张军队乘胜追击,占领、、等城市,彻底拿下东北。当时孙立人率部队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不足100公里,准备弃守。6月6日,蒋介石停战(史称第二次停战令)。遂有机会整军反击,东北形势逆转。

  很多人都对四平街的胜利和此后的战势逆转耿耿于怀,认为东北情况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结果。白先勇2011年就在《温故》上特地撰文《战后东北之争》详细阐述东北战事。齐邦媛在《巨流河》中也提到过父亲齐世英对东北的抱憾。白先勇认为蒋介石单方面停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国方面希望国平,组织联合,马歇尔一直从中调停,给蒋介石施压要求停战,甚至几次上表示,要是不听话就断绝美援;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断错误,他以为已经溃不成军,没有战斗力,停下来再打还能打赢,没想到反击成功。

  1948年4月,李仁当选“副总统”成功,5月白崇禧由长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上任后“守江必先守淮”,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长期作战;同时指出中原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联防。任命发表时,白崇禧“五省联防”的设想并未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另设一“剿总”,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设想被全盘打乱。他更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断:“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海,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强到汉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方面称“徐蚌会战”)尚未开始,因军队在东北失利,何应钦、顾祝同等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希望白崇禧能出面统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白先勇书中称,10月30日白崇禧由汉口飞回南京,当天看起来还颇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接受统一指挥权。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早已把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及津浦铁线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迁动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加上徐州“剿总”的部队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白先勇对“指挥”的评价是:“十月卅日晚父亲所作的决定,指挥徐蚌会战,可能是他一生中最,但事后看来也是最明智的一次抉择徐蚌会战,乃国共内战最后决胜负的一仗,成败责任非父亲一人所能担当。事后看来绝非仅仅是军事,他作这项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徐蚌会战,溃败,折损60万大军。如果当初一开始蒋介石便采用父亲守江必先守淮,设剿总于蚌埠,由父亲统一指挥策划,恐怕战争结果不致如此。父亲指挥徐蚌会战,蒋颇不谅解。”

  “按兵不发”与“逼宫”

  两岸都有史书称,军队在淮海战役中失利,蒋介石嫡系部队损失几近殆尽,蒋数次命令白出兵救援,白“按兵不发”,“蒋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白先勇认为,这一段历史是对父亲白崇禧最大的:“两岸各自有各自的史观,这边的历史会是内讧;那边,徐蚌会战失败,蒋介石要负最大责任,但是的历史也不好讲,要找个,说我父亲按兵不动。但是父亲派了黄维军团12万人去,援助徐州、淮海战役,半被拦截,黄维被俘虏,这些都是史实。别人都说他徐蚌会战冷眼旁观,按兵不动,让蒋介石失败,完全不是这回事。我父亲怎么会看着败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吗?”

  1954年3月,台北的“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白崇禧,重点是徐蚌会战父亲“按兵不动”,不救援徐州。白崇禧书面答辩如下:“华中辖区调往增援徐州部队计:黄维兵团所属之十八军(胡琏)、八十五军(吴绍周)、第十军(熊绶春)及整编第二师(师长何竹本),皆为华中最精锐之部队,由信阳、确山地区向蒙城方面增援。又二十军(杨才)、二十八军(李)两个军,亦由汉口地区由长江赶运浦口驰援,另辖区仅有之一个战车营亦随往参战。计兵力五个军一个整编师,乃系华中主力,均系增援徐蚌,几乎全部。”白先勇书中如此描述白崇禧答辩的场面:“在光复设计委员会上,父亲亲自上陈,一一答辩,千余国大代表给予热烈掌声,自在。”

  尽管如此,误会依然长期存在。当年资深报人潘公展就在《新闻天地》上撰文提道:“华中的大军视徐淮之告急,若秦越之不相关。”1954年白崇禧写了一封致潘公展的信登在《新闻天地》上,称潘文有不实:“总之,陷匹夫有责,军人职责,更为重大,崇禧以待罪之身,对我十数万袍泽戡乱报国、奋斗之忠勇事迹,诚不忍其湮没,九泉,掬诚略述,藉答高明。”在程思远《白崇禧传》用“冷眼旁观”描述这一段,而黄维回忆录中对白崇禧也有怨言。

  淮海战役后,摇摇欲坠,白崇禧认为只有请美国出面调停和议和,形势方能有转机。蒋介石当时有退意,但是迟迟没有宣布引退,白崇禧连发《亥敬》、《亥全》两封电报,请蒋介石下决议。

  1948年12月24日百虫由汉口发出《亥敬》电:“故敢不避斧钺,披肝沥胆,上渎钧听,并贡刍荛:一、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二、由机关向对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三、双方军队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解决。并望乘京沪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对外和谈部署,争取时间。上述献议是否可行,仍候钧裁示遵。”

  1948年12月30日《亥全》电称:“当今之势,战既不易,合亦困难,顾念时间迫促,稍纵即逝;鄙意似应迅速将谋和诚意转告友邦,公之国人,使外力支持和平,和平。对方如果接受,借此摆脱困境,创造新机,诚一举而两利也。时不我与,赶早英断为祷。”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逼宫”的两封电报,也有声音称正是这两封电报令蒋介石“下野”。白先勇认为“逼宫”二字,亦不妥当:“当时很的,我父亲认为唯一能救的就是美国出面调停,跟划江而治。不能再打,的兵已经溃败了。美国人要出面调停的话,蒋介石必定下野。他就打电报给蒋介石,那时候这也是大忌讳,父亲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其实按照我看的李仁回忆录,蒋介石知道大势所趋,自己已经先提出来下野了。”

  “按兵不发”和“逼宫”,是对于白崇禧的,也是蒋介石一直对白崇禧提防的又一颗种子。

  被蒋介石骗到?

  1949年12月,白崇禧退至海南岛,当时与他合称“李白”的李仁已经由飞往美国。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飞往。坊间的说法是,蒋介石邀请白去台北组阁,承诺给出“长”的官衔,白因此决定飞往,这是“被骗”。白先勇认为,最终选择到,是白崇禧人生至关重要的一笔:“我父亲自己讲,这(指去)是向历史交代,跟共存亡。别人说他被骗到去,哪那么容易?想到去做官,我父亲是军人做长干什么呢?长有什么意义?而且他在,长他都做过了,他怎么会贪职去做这个。他跟蒋介石相交四十年,蒋介石对他什么样,他当然清楚。”

  当年的白崇禧有很多归宿可以选:地区,以及美国,甚至是中东伊斯兰国家,例如“马家军”的马步芳就移居了沙特阿拉伯。李仁亦曾白“桂系到无用武之地”。

  最终去台,白先勇认为这是“顺理成章”:“中华诞生他参加了,北伐他完成的,抗战的重要战役他参加了,国共内战打到最后一兵一卒。跟共存亡,这是他一生的抱负一生的,到去,这是他自己的节操,从一而终。不错,是蒋介石写信让他去的,但是也是他自己要去的。那时候是最的时候,风雨飘摇,随时可以渡海的,很多人让他不要去,他还跟我妈妈、两个弟弟到去。后来他死在,是死得其所的,他觉得是死在的地方。”

  章诒和曾经问白先勇:“战事结束,胜负分明。令尊大人既,也反蒋。在毛与蒋之间,最后还是选择了蒋。”白先勇对此的回答是:“他没有选择毛,也没有选择蒋,他选择的是国,中华。”

  白先勇对记者再次谈到这一点:“国就是,那是他心中的,从辛亥、武昌起义以来,他的。他一生都是为了打仗。”

  岁月:在中度过余生

  白崇禧到之后,并无高位还一直被。白先勇不知道何时开始,但是觉得“在我们发现之前就开始了,也许刚到就开始了”。刚刚知道有人自己时,白崇禧非常不高兴,写了长信给蒋介石表明心迹,问他为何有一事。蒋介石派出当时的“副总统”陈诚来解释,说那些人是来“”的,陈诚还说自己后面也跟了人。白崇禧回答说:副总统需要,我没有这个必要。”

  尽管不愿意,的人还是跟着白崇禧全家多年。白先勇清楚地记得那辆车的车牌号是“15-5429”,黑色吉普车。他在新书中记了这样一个花絮:母亲马佩璋爱看京戏,有一天晚上大雨,白崇禧带全家一同看戏,刚到戏院门口,的车也跟了上来。马佩璋往车外瞥了一眼,叹道:“真是辛苦了他们!”让白先勇多买三张戏票给车内的三个人,让他们一同进戏院。三个人员慌张了一阵,还是接受了戏票。

  丢掉是心中的痛

  1996年白崇禧心脏病发过世,关于他的死因民间有多种说法,传言他被毒死,面色发绿,床头有半瓶酒,床单有撕裂的痕迹,又称医生赖少魂在他的药酒中下毒,更夸张的说法是有一个对他用了美人计,趁机。白先勇说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弟弟看到了遗体,很平静,完全没有这些迹象。他确实是喝药酒的,没喝完的酒杯放在那里,就传出来毒药一说。那个医生赖少魂,是很有名的国医,人家大国医还会这样下毒吗?”

  白崇禧的葬礼是“国葬”待遇,在市立殡仪馆举行公祭,“总统”蒋介石以下,高级官员及人士前往祭悼的达千人。出殡时,蒋介石早上7点50分就到了,白先勇指着他在葬礼上的照片说:“照片脸上的悲哀是真的,那时候感受是真的。”白先勇在书中用汉高祖对韩信的态度作比,描述蒋介石对白崇禧的心态:“韩信打天下功高震主,吕后设计把他给杀了。《史记》里说,高祖知道了,是且喜且怜之。一方面之患被除掉了,他高兴,另一方面他为自己打过天下,这是将才。”


这篇有关于白崇禧逼宫蒋介石系误读? 关键时刻犯大忌讳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