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就有人预测到了互联网
腾讯科技讯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在1989年开创了万维网。不过,这一想法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如果你了解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历史,你可能会知道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所提出的Memex“个人图书馆”概念、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展示之门”(Mother of All Demos)、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的Xanadu项目以及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提出的“世界脑”概念。
如果你没有探索这段历史,也没有关系,可以看看英国公司(BBC)在1990年的纪录片《超国度》(Hyperland)。
不过,在“超文本”领域,有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经常被遗忘,他就是保罗欧特雷(Paul Otlet)。
欧特雷本身所从事的职业是目录编撰,他花费几十年致力于组织全球的信息。他开始干这件事的时候,谷歌(微博)的创始人还未出生。
1934年,欧特雷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书籍电视化”或“辐射式图书馆”的概念。
欧特雷的想法是通过电话线,对全球可用的文件,进行大量地自动化收集,并展示在显示屏上。这种“辐射式图书馆”的不仅限于文本,还包括音频,甚至电影。
在欧特雷的构想中,“辐射式图书馆”就是一个由检索卡片系统组成的机械数据库,而这种检索卡片系统不仅能够检索文件,而且还能列出文件之间的关系。
在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万维网概念的几十年前,欧特雷就有信息“网络”以及文件之间存在“链接”的概念。
欧特雷最终了比利时允许他在一座老建筑中将其想法付诸于实践。在该建筑中存放了1500万张检索卡片,欧特雷将其称为“世界馆”(The Mundaneum)或“信息城市”(city of knowledge)。
不幸的是,比利时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前就切断了其资金来源。随后,拆除了相关设施,将其腾出来作为第三帝国的展览馆。
虽然“世界馆”从未建成,欧特雷也一直被人们忽视,但其对于图书馆学具有巨大的贡献,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国际十进分类法目前仍被部分欧洲图书馆所采用。(李)
这篇有关于1934年就有人预测到了互联网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h933.cn (转载请保留)。